
随着社会的变迁,“国学”如浪潮般再度涌现,又一次掀起了对传统文化的广泛重视与深度探索。这无疑是文化的繁荣,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体现。
让我们一同从经典的《小学必背古诗词》开始说起——
大家好,今日的课堂由我小兜来为大家讲解。
上次,我们一同领略了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今日,再让我们一同欣赏他的另一首佳作——
忆江南
——唐·白居易
忆江南,
江南好景旧曾谙。
日出映照江花红如火,
春来江水绿似蓝。
怎能不忆那江南的美景。
忆江南其实有三首,它们是一组词作。
白居易曾先后担任杭州、苏州刺史,江南的秀美风光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回忆。当他回到洛阳后,他用诗词述说旧日的游历。当他七十六岁时,写下这三首《忆江南》,用真挚的笔触抒发了他对江南的赞美与思念之情。
现在,我们重点来解读这首词。
首句“江南好”,直抒胸臆,表达出对江南的深深喜爱。而“风景旧曾谙”则透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两句既点明了江南的美好,也引出了下文对江南风光的详细描述。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日的美景。在阳光的映照下,江边的花朵红得胜过火焰;春水碧绿,与蓝草的颜色相媲美。这一描述将江南春日的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结尾“能不忆江南”,用反问的形式,表达出对江南的深深眷恋与思念。
关于白居易的生平,简而言之。他生于下邽,今属陕西渭南东北,祖籍太原。他以诗歌著称,尤以反映现实、关心民生的作品为主。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深受百姓喜爱。白居易一生为官清正,为民,晚年隐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他的作品如《秦中吟》、《新乐府》等,都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反映了的苦难生活。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安详离世,他的墓地位于香山。他的诗词和他的一生,都成为了我们文化的宝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