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重阳节历史由来 简短介绍 – 28百科知识网-龙8唯一官网

重阳节历史由来 简短介绍

重阳节是古老且富含传统文化的节日,时光流逝至农历九月初九。由于“九九”谐音“久久”,象征长久与尊重,因此古人选择在这一天祭祖并推行敬老活动。饮菊花酒、品尝重阳糕,这些习俗流传至今。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除了被广泛认知的因为九是阳数而得名外,还有一种引人入胜的说法。据《重阳节民俗漫话》中的描述,它可能源于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大火”即大火星,是古时的季节星宿标志。在季秋九月,大火星隐退,对于古人来说,这预示着严寒和食物匮乏的冬季即将来临。他们需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祀仪式。这种古老的仪式虽然现今已难以考证,但在江南部分地区仍保留有重阳祭灶的习俗。

随着历法的变迁,九月祭火的仪式逐渐消失,但重阳节登高等习俗却流传下来。重阳节成为秋冬交接的重要时刻,人们在这一季节的感受与习俗紧密相连。登高远眺是重阳节习俗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晋代时,重阳节增加了赏菊、饮酒的习俗。陶渊明的诗句也反映了这一习俗的变化。

除了登高赏菊,重阳节还有佩茱萸、饮菊花酒的传统。茱萸的浓郁香味具有驱虫祛湿、逐风邪的作用,人们选择佩戴茱萸以辟邪求吉。重阳节又被称为“茱萸节”。说到重阳节的食品,重阳糕必不可少。“糕”与“高”谐音,最初是庆祝秋粮丰收、品尝新粮的用意,后来演变为登高吃糕的习俗,寓意步步登高。

在现代社会,重阳节仍然具有积极意义。人们可以在秋高气爽的季节离开繁忙的都市生活,回归自然,体验古人“登高望山海”的情怀。重阳节也是传统的祈寿之节,提醒人们珍惜生命、关爱老人。萧放教授建议,可以借此机会敬老活动,让年轻人从老人分享的传统故事中汲取道德和精神上的养分。

重阳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情感的交流。当我们在这个季节登高赏景、品味重阳糕、畅饮菊花酒时,我们不仅是在延续古老的传统习俗,更是在传递一种尊重生命、珍惜当下的情感和价值观念。“未尝不是对于我们现代人的鼓励”,正如萧放教授所说,“我们都可以在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时刻找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重阳节历史由来 简短介绍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