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大年三十一样,八月十五也是一个家人团聚的节日。对于许多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节日的热闹是他们的,而孤独和思念则属于他们自己。每当佳节临近,他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就会愈发浓烈。白居易的一首诗《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便深刻地表达了这种情感。
这首诗中的两句:“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如同许多游子的心声,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被贬至江州司马的第二个中秋夜。曾经,他在长安的曲江池畔,经历过繁华的文化生活,而现在却身处荒僻的湓浦沙头。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他倍感失落和无奈。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绘昔年繁华与现今荒凉的场景,表达了自己今非昔比的感慨。诗歌的首联提到的“曲江”,是长安的文化胜地,也是白居易曾经的美好回忆。而现在的他,却只能望着天上的明月,思念远方的家乡。
“湓浦”则是白居易现在的居所,环境恶劣,与曾经的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样是在中秋节,同样是在明月下,昔年他是在繁花似锦的曲江畔,而现在却是在荒凉的湓浦沙头。这种巨大的反差,让白居易的心情可想而知。
诗歌中的“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两句,对仗工整,感情强烈,历来被视为“思乡”的名句。其中的“望”和“见”两字,虽然都有“看”的意思,但意义却截然不同。诗人用这两个字,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看得见天上的圆月,却望不到远方的故乡,无形中加深了他心中的痛苦。
最后两句“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又将诗人的愁情推向了。昨夜的西风,吹了一整夜,却无人理会;而今夜的圆月又和往年一样明亮,言外之意便是他的忧郁苦闷和思乡之情依然如往年一样深刻。
自古以来,“明月”便是最容易勾起游子思乡之情的意象。白居易在这首诗中,将抚今追昔、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一句“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道尽了无数天涯游子的心声。希望所有的游子都能在这明亮的月光下,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团圆的喜悦。
作者:解忧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