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用子”字取名寓意是什么 – 28百科知识网-龙8唯一官网

用子”字取名寓意是什么

周朝时期,随着制度的稳固发展,夏商时代的礼仪已无法满足需求,新的礼仪和法律开始并行实施,礼仪的名目愈加繁多。

随着礼仪制度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周秦时代的人名制度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许多严格的规范。

主要规范包括:幼儿时期即有命名礼制、时期行冠礼仪式、名字一经取定不可更改以及名字寓含褒贬含义。

关于幼名冠字,幼儿出生后不久,亲人会为其取名以便称呼。而当男子长到二十岁,需要举行表示成年的冠礼仪式。届时,父亲兄弟朋友会为其取字。《礼记》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对名字的敬重可见一斑。女子则在十五岁举行笄礼时取字。由于当时重男轻女的观念盛行,周代女子的名字往往流传不下来,一般只以姓氏称呼,如孟姜女。

至于更名否决,一旦名字被确定下来,就不能随意更改。不仅父亲所命名的“名”不能更改,就连父亲朋友所取的“字”也不能随意变动。因为名字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名”与“字”相互呼应,共同表达一种意义。如屈原,名平字原;曾点字子皙等。若更改“字”,则会打破与“名”的联系,也是对命名者的不尊重。

关于名寓褒贬,公羊家认为《春秋》中人物的称呼都寓褒贬之意。在不同的等级中,褒贬的意味也有所不同。《公羊传》记载:“州不若国,国不若氏,氏不若人,人不若名,名不若字。”可见在周朝时期,人们的称呼等级中,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子、字、名、人、氏、国、州。这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人名所寓含的深刻意义和等级观念。


用子”字取名寓意是什么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