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夏有句谚语:“江山易改,本性虽难移,但时光可塑人心。”人们常以为人的个性是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比如天生内向或外向。科学家的研究揭示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个性虽在短期内难以察觉,但长期来看却有着显著的变化。
photo by rostyslav savchyn on unsplash
自青春期至成年,人们经历了诸多变迁——换工作、发型的取舍和恋情的聚散。但核心的自我又是怎样的呢?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个性是否会发生变化?
个性,是个人思想、情感与行为的独特模式。大多数人将个性视为固定不变的特性。据心理学家的观点,事实并非如此。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的心理学家布伦特·罗伯茨表示:“个性是一个发展的现象。它并非一成不变的静态特质。”
这并非意味着你每天醒来都会变成一个全新的人。罗伯茨在live science网站解释道,短期内个性改变是几乎难以察觉的。多年来的纵向研究表明,参与者的个性在较短时间尺度内是稳定的。
在一项发表于《心理学公报》的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152项关于个性的纵向研究,这些研究了从童年到70多岁的参与者。这些研究都测量了“大五人格特质”的倾向。“大五人格”包括外向性、亲和性、责任心、经验开放性和情绪稳定性,是个性研究的基础。研究结果发现,与其它人相比,个体的“大五人格”水平在其生命的每个十年中都是相对稳定的。
布伦特·唐纳伦教授表示,这种稳定的模式大约在三岁开始形成,甚至可能更早。在研究儿童时,心理学家并不像对待那样测量他们的个性特征,而是观察他们的气质——即一个人对世界作出反应的强烈程度。我们天生就拥有各自的,研究表明儿时的与成年后的个性特征有关。
早期的气质似乎对后来的生活经历有着影响。例如,一项1995年发表的研究发现,从3岁开始到18岁的孩子中,较为害羞和内向的孩子往往在青少年时期不那么快乐。
尽管如此,岁月累加之下我们的个性仍在不断变化,只是这种变化是缓慢而微妙的。罗伯茨说:“你在五到十年的时间内可能察觉不到这种变化,但在长期来看,这种变化就会变得明显。”例如,1960年对数万高中生的调查显示,五十年后对这些受试者的追踪调查发现,他们在60多岁时在冷静、自信、领导力和社会敏感度等方面的得分比青少年时期高得多。
众多纵向研究不断得出相似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个性往往会变得“更好”。心理学家称之为“成熟原则”。随着年龄增长,人们变得更加外向、情绪稳定、随和且有责任感。从长远来看,这些改变往往非常明显。
虽然有些人改变的幅度可能小于其他人,但总体而言,“成熟原则”适用于每个人。这使得我们自己的个性改变更难被察觉——因为大家的个性都在一同改变,所以你的个性与同龄人相比的改变并没有整体个性的改变来得显著。唐纳伦说:“充分证据表明,30岁的人平均自制力高于20岁的人。18岁时自制力相对较强的人到了30岁也往往自制力较强。”
那么我们为何会有如此多的改变呢?研究表明,这并非因为婚姻、孩子出生或所爱之人的离世等重大生活事件。唐纳伦表示,实际上这些事件会强化你的个性,因为你会带着自己的特性进入那种特定情境。
相反,随着我们适应大学、职场和成家等因素带来的变化期望值时,我们逐渐被塑造和磨合。罗伯茨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中许多场合都会要求我们以稍有不同的方式去做事。没有用户手册告诉我们该如何行动,但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应有如何表现的很明确的隐性规范。”因此我们适应并改变。
人的个性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角色的转变,我们在不断地成长和变化。
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接纳这种变化,并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因为正是这些改变塑造了我们独特而丰富的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