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启存
在项目管理中,对成本进行精准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众多企业在评估成本时,习惯以定额与分包班组成本为参照,并认为某些单项如砌筑工程存在潜在亏损。事实究竟如何呢?我们深入分析以揭露其真实面貌。
一、工料机数据的审视
不少造价人员都认为近年来定额中人工成本偏低,而材料价格则相对偏高。以天津市的定额标准为例,从2012年到2016年的变化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人工费用的调整。定额站对此的解释是,人工含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工人老龄化的情况。
二、市场价格的
结合企业数据库以及天津市建筑工地的实际分包价格信息,我们分析了从2012年至2019年期间的人工成本和材料价格变化。
根据市场数据,我们估算出大致的成本价格。以大工小工比例1:1为基础,可以计算出2014年和2018年的平均人工成本。参考《工程成本指南》的相关标准,每个工人每日的砌筑效率也能得以体现。
而砌筑所用的砂浆数量则是依据定额的内部消耗标准推算。
三、定额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对比分析
比较过程中发现,因为定额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有所出入,所以在比较价格时必须考虑实际工作中可能涉及的其他因素。
1. 垂直与水平运输的额外费用,基于一个基本运距50米计算,会增加一定的工日数量。
依据《建设工程劳动定额》的相关内容,我们还需考虑脚手架的搭拆费用。
管理费用、分包人的利润以及其他费用也是不能忽视的部分。
四、两者差异的原因解析
对比结果揭示了定额子目与实际市场价格的差异来源。
在考虑到的附加事项、不同结构类型的复杂度以及市场与工人的状况中,这些都造成了二者间的显著差距。
五、总结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明确看到定额子目与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距相当显著。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包括计算口径的不一致以及不同项目结构类型所造成的成本变化。
具体来说,直接人工费用的定额子目与市场价格相差约40%。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上述提及的多个方面。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定额子目作为参考标准来分析项目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