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古诗《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备课笔记与知识点
古诗欣赏
《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和李白的两首名作,描绘了壮美奇丽的大自然景致。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诗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意境:
诗人登上鹳雀楼,极目远眺。落日西沉,黄河东流,一派壮丽的景象。诗人在此抒发了豁达的人生感悟,鼓励人们不断向上,追求远大目标。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诗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意境:
诗人行经庐山时见一飞瀑,被其雄奇壮观的景色所震撼。他巧妙地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描绘了瀑布的澎湃激荡,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识字指导
读音重点:
 穷(qióng)、层(céng)
 尽(jìn)、烟(yān)、川(chuān)
 瀑(pù)、布(bù)
字形重点:
 川:形声字,“水”旁,表示河流
 瀑:形声字,“氵”旁,“普”声,表示瀑布
 布:形声字,“衣”旁,“甫”声,表示悬挂
写字指导
书写难点:
 黄:中间的“由”不要写成“田”
 川:三笔分立,相等间距
 楼、依、炉、烟、挂:左窄右宽,左右穿插
古诗学习
《登鹳雀楼》
 描绘了辽阔壮美的自然风光,抒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人用对比手法描绘“白日”和“黄河”,景物相对,气势磅礴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寓哲理于诗句,激发人们上进心
《望庐山瀑布》
 采用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日照香炉生紫烟”设下雄奇的背景,渲染瀑布的宏大场面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夸张比喻,表现瀑布的飞流而下和磅礴气势
 “疑”字展现诗人的想象力,增强诗歌意境